透過以前的商家、澡堂、居酒屋等建築,可感受下町風情。修復建築物裡也展示有當時的生活風貌及經商道具、商品等。
江戶時代在鵜木村(現今的大田區內),擔任村內要職的天明家舊宅。正面的主屋屋頂上裝飾有「千島破風」、長屋門、枯山水庭園等,看得出高官家的格調。
大正時期開始在現今的港區白金開店的店鋪。店內舊有味曾和醬油、酒類商品。屋簷下方的托架和其上面的橫樑(桁)是「出桁造」工法的建築特色。
曾位於台東區下谷言問通的居酒屋。幸免於震災、戰禍的「鍵屋」,據傳建於1856年(安政3年)。建築物和店內的樣貌是依約1970年(昭和45年)的情景修復的。
東京澡堂的代表性建築物。令人聯想到神社佛閣的大型「唐破風」(在此指正面屋簷的圓弧形裝飾)、玄關上的七福神雕刻、更衣室的方格天花板等,充滿奢華的建築風格。
明治前期在現今的文京區向丘建造的「出桁造」町家(住商兩用住宅)。內部重現大正時期裁縫店的工作風貌。
明治初期創業的文具店。最初為書法用品的批發商,之後轉為零舊商。建築物是震 災後興建的「看板建築」,房屋正面贴有瓷磚,屋頂形狀也獨具特色。
昭和初期建造的「看板建築」花店。建築物的正面設計富有花店氣氛,店內則重現昭和30年代的花店佈置。
從設計及建築樣式推估為明治時代的建築。正式名稱為須田町派出所。原位於神田的萬世橋邊,移建時用拖板車直接搬運整幢建築。
建築物的正面覆蓋有銅板,是毫無疑問的「看板建築」。外觀整體採用西洋風格,二樓則為日式風格。
昭和初期建造的雜貨店。正面裝飾有小銅板片巧妙組合而成的圖案模樣,是本建築的一大特徵。店內呈現昭和10年代風貌。後面也有移建的長屋,還有周遭小巷也一同重現當時景象。
面朝台東區池之端的不忍通而建的化妝品店。昭和前期,生產化妝用的乳霜、山茶油、香水等產品,並做批發及零舊。建築物正面是以人造水洗石砌的愛奧尼亞牆柱,在當時是非常摩登時尚的建築。
曾經是和傘批發商的商家,建於製傘業盛行的江戶川區小岩。內部重現1930年(昭和5年)時期的和傘批發商的店面風貌。
1928年(昭和3年)建於港區白金台、木造3樓的店面。3樓的屋簷採用傳統的「出桁造」,不同於正門的印象, 建築物整體相當高聳,如同看板建築般的獨特建築,重現戰前的乾貨店的風貌。
位於青梅市西分町的青梅街道旁的旅館。建築物修復到相近於創建時期的樣貌,室內為1950年(昭和25年)當時旅館的營業風貌。
復原而來的建築物
© EDO-TOKYO OPEN AIR ARCHITECTURAL MUSEUM All rights reserved.